2013年10月23日星期三

大音樂家小故事 - 不懂計算的貝多芬和愛因斯坦

古典時期締造浪漫樂派的樂聖,貝多芬,傳說對計算最頭疼,而且只不過是生活上的加法罷了,因為貝多芬對乘法一竅不通,所以總是像小學生一樣,一個一個相加。


當貝多芬耳疾日漸嚴重時,他便開始寫所謂的「談話簿」,因此我們得到一些有力的證據,某次,貝多芬必須計算三十六的四倍,我們這位大師便像小朋友般的,逐一相加了四次,可是答案還是錯了,成為二二四。
可能由於貝多芬小時候常常逃學,以致貝多芬對於數理非常糟,也因此貝多芬常常擔心金錢方面被受騙。有一次貝多芬出去買一百張五線譜,每張三十六克羅茲,付了六十弗羅林,回去後總覺得不對勁,但又不願意把三十六克羅茲加一百次,只好請教姪子卡爾,才解決了貝多芬的疑慮。


另外一位即是愛因斯坦,是世界物理學的權威,相傳也不懂得數數。愛因斯坦拉了一手好小提琴,與許多的名望音樂家互相有往來。
1938年某日,鋼琴家Schnabel舒納貝爾來訪,他是研究貝多芬得專家,愛因斯坦要求與他合奏一曲,選了莫札特的作品可是舒納貝爾卻總是不滿意,因為小提琴總是快一小節或是慢了拍子,可是愛因斯坦總是改不過來,舒納貝爾最後終於對這位大物理學家大發雷霆:「你不會數數嗎?像這樣一、二、三、四地數呀!」。

2013年10月16日星期三

交響曲之父 -- 海頓

登峰造極之作《創世紀》(The Creation),於1799年3月19日在維也納的布格 (Burg) 劇場首次對外演出,由海頓親自指揮,當時的氣氛,像一道閃電那樣的震驚了觀眾,餘音繞樑經久不散。

約瑟夫.海頓 (Joseph Haydn)被同時代的人尊為「現代器樂之父」。他是第一位認識並全力發展當時正萌芽中的交響曲和奏鳴曲曲式的作曲家。海頓生於1732年,父親是瑪蒂爾斯.海頓 (Mathias Haydn),母親是安娜.瑪麗.海頓 (Anna Maria Haydn)。瑪蒂爾斯是製造車輪的師傅和市場主管,雖然在洛勞 (Rohrau) 這座小城中算是個重要人物,但生活並不寬裕。海頓的雙親沒有受過音樂訓練,但其父卻熱愛民歌,而且會彈奏豎琴。因此海頓自幼就和全家人共度許多充滿音符的夜晚,在他5歲時已經能和父親合唱許多當時流行的歌曲,因此,家人和朋友們都發現了他的音樂天份。
1738年,海頓的親戚法蘭克來訪,他是海茵堡 (Hainburg) 一所學校的校長,同時兼任聖菲力普 (St Philip) 和聖詹姆斯 (St James) 教堂的管風琴師與音樂指導。所以海頓的雙親決定讓他去那裡上學,他們認為這樣對海頓有好處,但海頓在法蘭克家中並不快樂,因為法蘭克是一位喜歡採用填鴨式教學的老師,雖然如此,海頓在海茵堡學習演奏各種樂器,不久就成為一名優秀的歌手。

當海頓18歲時,曾十分潦倒過,幸好遇到麥克.施潘勒 (Michael Spangler),一位窮困的歌手兼音樂教師,後來海頓與他住在一起。逐漸的,海頓成了一個以演奏、作曲和教學為生的自由音樂家。海頓透過施潘勒的學生,結識了義大利作家兼詩人梅塔斯塔修 (Metastasio);同時,他還結識了義大利籍的作曲家尼科洛.波波拉 (Nicolo Antonio Porpora)。海頓後來成為波波拉的助手,並從他那裡學習了有關作曲的知識。也因為波波拉的關係,海頓才能出入貴族社交圈。

有一次波波拉介紹海頓參加音樂方面的社交活動時,他遇到奧地利貴族卡爾.約瑟夫.馮.芬伯格 (Karl Joseph von Fürnberg)。1757年,芬伯格邀請海頓到自己的鄉村別墅參加室內樂演奏,在這次拜訪中,海頓寫了最早的幾首弦樂四重奏,而且廣受歡迎。後來芬伯格將海頓推薦給波希米亞的莫爾辛 (Morzin)伯爵。1758年,這位伯爵聘請海頓為自己宮廷的樂長,而這是海頓最早的固定職業,也從這時期開始,海頓早期的四重奏和交響曲的樂譜,就在奧地利帝國流傳開來。在這之後,海頓曾有過婚姻,但是並不美滿,期間,海頓還曾為了他的妻子寫了一首E大調的《吾王拯救我》(Salve Regina),這是海頓早期較重要的作品之一。

1761年,莫爾辛伯爵由於經濟困難,被迫解散自己的樂團。之後,海頓被伊斯哈齊親王聘請為自己宮廷的副樂長。親王允諾海問如果工作上能夠作出滿意的成績,等現任的樂長退休或死後,他便可以繼任樂長的職務。接下來的30年間,海頓就在伊斯哈齊宮廷裡度過。1762年,親王去逝,他的弟弟尼古拉斯繼承王位。海頓繼續在這裡工作,直到1790年尼古拉斯去逝。這期間內,海頓寫了許多有關聲樂及樂器方面作品,也因為這些作品,使海頓贏得了歐洲最具知名度的作曲家美譽。

1799年,海頓與維也納的出版商阿塔里亞 (Artaria) 建立了密切關係,直到那時為止,已經出版的海頓作品中,只有一首是經過他本人同意的。無論如何,海頓於1780~90年間,將自己主要的作品交給阿塔里亞出版,這樣他和出版商都有利潤可獲得,最重要的是他的名聲也迅速的廣為人知。

1785年,海頓成為維也納的共濟會成員,也許正是透過這種關係,他和莫札特建立了良好的友誼。1790年9月,海頓的雇主尼古拉斯去逝,尼古拉斯的兒子繼承父業,因為對音樂不感興趣,所以他解散了樂團和合唱團。之後,海頓決定回維也納,此時,倫敦音樂會的一位組織者德國小提琴家約翰.彼得.所羅門 (Johann Peter Salomon),卻給他另一種選擇,邀請他到倫敦演出。於是海頓告別了朋友莫札特,在當時他們倆人都哭了,莫札特有一種預感,他們似乎再也見不了面,遺憾的是,這種預感果真應驗了。

1790年12月15日,海頓隨著所羅門啟程到英國。根據他和所羅門的合約,他同意到倫敦去指揮20場音樂會,每場曲目都將有一首首演作品;而且每上演一齣新的歌劇,他可獲300磅,每演奏6手心的交響曲,也可獲300磅的酬勞,同時可共享這20次音樂會的收入,另外每次演出時還保證得到200磅的收入。所羅門的音樂會在1791年3月11日開始舉行,受到各界熱烈的歡迎。

1792年初,海頓聽到好友莫札特去逝的消息之後,他回到維也納。在路過巴德歌斯堡 (Bad Godesburg)時,有一位年輕的宮廷作曲家拿出一部聲樂套曲請他評閱。海頓十分讚揚這部作品,並答應如果他到維也納的話,願意當他的作曲老師。當年這位年輕的作曲家就是後來在樂壇上大放光芒的貝多芬。日後貝多芬到維也納時,海頓果然履行了諾言。他們之間有時不太融洽,海頓曾經對他說:「你這個人給我的印象是,好像有幾個腦袋、好幾個心和許多靈魂。」1793年,海頓最好的朋友跟辛格去逝,這件事對他影響很大,他感到維也納的生活不如在倫敦的文化生活來的有意義。1794年,他決定再次訪問倫敦,而這次倫敦之行比上一次更成功。

1795年8月,海頓告別了許多英國朋友返回維也納,在英國這段期間,他大力發展音樂藝術,感到自己樂思泉湧,而且靈感無限。在兩次的倫敦之旅期間,海頓在維也納郊區古姆本道夫 (Gumpendorf) 買了一棟房子,1795年海頓回來時就住在這裡。海頓老年期間作了許多作品,其中登峰造極之作是清唱劇《創世紀》(The Creation)。為了作這首作品,他從1797~98年,花了整整一年多的時間,之後於1798年4月29日和30日在施瓦森伯格 (Schwarzenberg) 宮舉行。演出相當成功,甚至在5月7日與10日加演兩場。修訂後,於1799年3月19日在維也納的布格 (Burg) 劇場首次對外演出,由海頓親自指揮,當時的氣氛,像一道閃電那樣的震驚了觀眾,餘音繞樑經久不散。

海頓從這次的演出中得到某種啟發,事後他和作詞者斯威滕 (Swieten) 決定再譜寫另一首清唱劇。歌詞取自詹姆斯.湯姆森 (James Thomson) 的詩《四季》(The Seasons)。1799年海頓開始寫《四季》的第一部分,但是由於身體不好,一值拖到1801年才完成最後一部分。1809年5月31日,海頓死於年老衰竭,葬在洪德斯圖姆 (Hundsturmer) 公墓。到了1820年,尼古拉斯親王將他的遺體移至艾森斯塔德重新安葬。

2013年10月5日星期六

永不屈服的音樂家:貝多芬

永不屈服的音樂家:貝多芬



一、生平介紹:
貝多芬出生於一七七0年十二月的德國波昂,母親是吃苦耐勞、性情溫和的女僕,而父親卻是貪婪無饜、喜歡酗酒的歌手,所以家境貧困。父親管教嚴苛使他的童年過得相當悲慘,僅能從母親及祖父那兒得到一丁點兒的慈愛。

貝多芬從小就顯露音樂方面的才華及天分,四歲啟蒙學習音樂、五歲學習鋼琴及小提琴、八歲首次公開演奏、十一歲時以鋼琴演奏即興曲的才能,初露頭角,加入家鄉劇院的樂隊。十七歲時母親去世,父親失業,他負起照顧家庭,教育兩個弟弟的重任。二十二歲父親去世,背多芬到維也納球發展,展開了剛琴演奏與作曲的生涯。二十五歲成為鋼琴名家。不久,作曲的聲譽也漸漸提高,但是二十七歲時其聽力開始減退,三十歲兩耳漸聾,到四十五歲雙耳全聾,在此期間,發表了其偉大的「第九交響曲」(合唱)等。

貝多芬一生雖然戀愛多次,卻始終沒有結婚,晚年被姪子連累,性情變得乖張異常,又受到胃腸病和黃疸病的折磨,終於在一八二七年三月二十六日的暴風雨中病逝於維也納,死後有二萬五千多位崇拜仰慕他的人前往瞻仰他的遺容。維也納各級學校,在他喪禮那天全部停課,表示對他的崇敬之意。

貝多芬是由古典樂派跨進浪漫派,中間的一座橋樑,他出身寒微,雖遭到諸多不幸與痛苦,可是他有不屈不撓的精神,以及積極向上的進取心,自我充實,以致於成長茁壯。他從小被強制學習音樂,早年曾向海頓與阿布雷治克學習理論作曲,奠定了作曲技巧的深厚基礎,終成一代巨匠。

貝多芬一生與苦難命運博鬥,永不低頭,對人生的感觸極深,了悟人生的意義,因此在作品中融入不少前人不曾想像的深刻感情,處處充滿了自信。這些作品正如燦爛絢麗的萬丈光芒,照耀著整個生命的園地,展現出崇高的志節,與奔放的熱情,十分令人感佩,我們應學習貝多芬這種不畏艱難努力向上的情操。
二、趣聞軼事:
 
三、作品一覽:
種類
作品編號
作品名稱
交響曲
Op.21
C大調第一號交響曲
Op.36
D大調第二號交響曲
Op.55
降E大調第三號交響曲(英雄)
Op.60
降B大調第四號交響曲
Op.67
C小調第五號交響曲(命運)
Op.68
F大調第六號交響曲(田園)
Op.92
A大調第七號交響曲
Op.93
F大調第八號交響曲
Op.91
戰爭交響曲(威靈頓的勝利)
Op.125
D小調第九號交響曲(合唱)
管弦樂
Op.40
G小調小提琴浪漫曲
Op.50
F大調小提琴浪漫曲
弦樂四重奏
Op.127
降E調第十二號
Op.132
A小調第十五號
Op.133
降B調(大賦格曲)
Op.130
降B調第十三號
Op.131
升C小調第十四號
Op.135
F大調第十六號
Op.33
偉大追逸曲
宗教音樂
Op.123
D大調(莊嚴彌撒曲)
鋼琴作品
Woo59
給愛麗絲
芭蕾舞劇
Op.43
普羅米修斯的創造物序曲
歌劇
Op.72
費德里奧
合唱曲
Op.80
合唱幻想曲
小提琴與鋼琴奏鳴曲
Op.24
F大調(春)
Op.31
C小調奏鳴曲
Op.47
G大調(克羅采)
協奏曲
Op.15
C大調第一號鋼琴協奏曲
Op.19
降B大調第二號鋼琴協奏曲
Op.37
C小調第三號鋼琴協奏曲
Op.56
C大調六重協奏曲
Op.58
G大調第四號鋼琴協奏曲
Op.61
D大調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
Op.73
降E大調第五號鋼琴協奏曲(皇帝)
序曲
Op.72a
雷奧諾拉序曲
Op.62
柯里奧蘭序曲
Op.84
艾格蒙序曲
Op.113
雅典廢墟序曲
Op.117
史蒂芬生序曲
Op.115
命名日慶典序曲
奏鳴曲與變奏曲
Op.13
C小調鋼琴奏鳴曲(悲愴)
Op.27 No.2
升C小調鋼琴奏鳴曲(月光)
Op.28
D大調鋼琴奏鳴曲(田園)
Op.34
降E大調英雄變奏曲
Op.31 No2
D小調鋼琴奏鳴曲
Op.53
C大調鋼琴奏鳴曲(華德斯坦)
Op.81a
降E大調鋼琴奏鳴曲(告別)
Op.90
E小調鋼琴奏鳴曲
Op.106
降B大調鋼琴奏鳴曲(漢馬克拉維亞)
Op.120
狄亞貝里變奏曲

2013年10月1日星期二

音樂神童— 莫札特

音樂神童--阿瑪迪斯.莫札特


音樂神童— 莫札特 1756~1791



生平簡介 :
沃夫根.阿瑪迪斯.莫札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被認為是18世紀末最偉大的音樂家。 1756年1月27日莫札特出生於奧地利薩爾茲堡(Salzburg, Austria)。他的父親是任職於大主教手下的小提琴手,曾寫下一首「玩具交響曲」,而且還在小莫札特出生那年出版了一本有關小提琴演奏法的教科書。但當他發現的天份,即放棄一切專心地教育他的小孩,並且帶著他到處旅行。因此莫札特小時候大半的時間都在旅行及演奏渡過。也因為這樣,他得以很廣泛地接觸到當時歐洲各地不同的音樂,所以這些都成為他作曲的最大資源。

小莫札特有著一對敏感的耳朵,能分辨出每一個音來。但是據史料記載,他不太喜歡小喇叭的尖銳。據說他父親為了要讓他喜歡這個樂器,特別請他的一位好友到家裡 吹給他聽,不料才吹出第一個音,小莫札特的臉色便立刻發青,而且倒在床上發抖。不 管這件軼事之真實性有多少,莫札特確實是沒有為小喇叭作出多少作品。

在他旅行演奏的途中也常有一些很特別的事發生。有一次,有位國王對小莫札特音樂方 面的天份頗有所聞,就對他提出一個要求:「請他以絨布蓋著琴鍵演奏。」結果小莫札特當然是「不負眾望」很流暢地彈奏出美妙的樂曲。還有一次他在羅馬的教堂聽到一首 九聲部的「慈悲經」後,就將音樂背起來,回到旅館時,將樂譜全部抄錄下來。到了第二個禮拜,莫札特將這些譜夾帶在帽子裡,再到教堂去聆聽此曲,結果只發現少部份的 錯誤而已。因為當時教會是嚴禁抄寫樂譜的,這件事傳開之後,羅馬人便要求他公開在一個音樂會場合中唱唱看,結果莫札特流利而且非常正確的唱出,使眾人都嚇一跳。

他的作品相當多,大家耳熟能詳,包括:歌劇「魔笛」、「費加洛婚禮」、「唐喬望尼 」...「哈夫納交響曲」(Haffner)、「邱比特交響曲」(Jupiter)、「布拉格交響曲」(Prague) ...以及非常多的鋼琴、室內樂、協奏曲作品。

莫札特在1791年12月5日去世於維也納。享年35歲。